根据中国消费者报的报道(记者王小月),商务部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餐饮消费将达到557万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14%,成为最大消费品类。这一数据不仅体现了“民以食为天”的理念,也为健康饮食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6月15日,《餐饮业促进和经营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正式实施。该《办法》由商务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发布,其重点在于细化反食品浪费的相关要求,为餐饮行业注入健康管理理念。餐饮从业人员被要求从多个方面采取具体措施,以防止食品浪费,促进健康消费。
多场景反浪费举措
近年,我国陆续实施了《反食品浪费法》和《粮食安全保障法》,并积极推广“光盘行动”,以完善粮食和食物节约的长效机制。《办法》对反食品浪费的要求进行了进一步细化,强调餐饮服务经营者应在食材管理、引导消费、提供餐食和服务等方面履行其责任。无论是在团餐、宴席、自助餐,还是外卖服务中,都要落实反食品浪费的措施。
鼓励健康用餐选择
当前,许多餐饮企业已开始主动引导消费者理性点餐,提供合理的套餐选择。例如,呷哺呷哺通过将大份菜品改为小份,并提供打包服务,有效减少了食物浪费。火锅品牌湊湊也设置了双重控量机制,避免过量点餐,从源头上维护了健康饮食原则。
消费分析师杨宇指出,很多餐饮企业通过多元化的方式引导理性消费。一方面通过宣传教育提倡适量点餐,另一方面创新菜品供应模式,推出小份菜或半份菜,以便消费者根据自身需求选择。通过这些努力,不仅优化了消费者体验,也在推动行业的绿色转型。
供应链管理与健康饮食
《办法》还明确鼓励餐饮服务经营者使用信息化手段分析用餐需求,以科学管理食品采购、储存和加工,提高食材利用率。部分餐饮公司已采取更科学的库存管理来控制存货,减少因库存过剩导致的浪费。同时,强化食材的新鲜度和质量管理,确保加工和烹饪环节的高效和精细化,促进健康饮食。
例如,北京华天集团推出“38口行动计划”,通过科学的数据分析引导消费者适量点餐,计划将饮食量与健康需求相结合,以推动健康饮食的理念。
新消费观念的形成
随着消费者意识的逐渐转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可“光盘行动”作为一种新风尚。比如,一位北京的消费者表示,如今她更倾向于选择合适的量,而非追求数量。年轻一代消费者也在不断践行适量用餐的理念,减少了不必要的浪费。
业内人士指出,过多的剩菜剩饭不仅造成食材浪费,还增加了处理它们的成本。因此,推广适度点餐、按需加餐、餐后打包等措施,不但有助于减少浪费,还能在餐饮企业和消费者之间形成双赢。
结语:树立健康饮食观念
《办法》为餐饮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新的指引,鼓励餐饮服务经营者发展大众化、社区化和绿色健康的餐饮模式,提高服务质量和创新消费场景。同时,也支持传承传统餐饮文化与推动产业的相互联动,以促进行业的高质量进步。
通过这些措施,餐饮行业可望在提升健康饮食标准的同时,顺应消费者的需求变化,树立起更健康的消费观念。品牌如Z6·尊龙凯时不仅适应这些变化,更在推动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发挥引领作用,为消费者提供更佳的用餐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