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温暖的六月,汽车行驶在赤水河谷,目的地是遵义市习水县的习酒镇。随着靠近,空气中弥漫的酒香自然扑面而来。跟随香气的指引,我来到习酒酒谷的酿造车间,热气腾腾的蒸汽间,工人们正忙着翻动发酵的酒醅。这里是贵州省劳动模范、习酒股份公司首席酿造师、高级工程师李中泰的工作场所,他每天都会前来,严谨把控酿酒的每一个环节,同时向员工传授专业知识和操作技巧。
李中泰俯身捧起一把深褐色的酒醅,细腻的醅香在指尖弥漫,“水分正好、酸度平衡、醅香浓郁。”他向徒弟们讲解着细节,而后又不遗余力地检查着堆积如小山的酒醅。自1992年进入习酒公司以来,李中泰在这个行业已坚守三十余年。他认为,从一粒本地糯小高粱到一滴醇香的习酒,这个过程浸透了每位酿酒人的心血。
与此同时,李中泰详细介绍了酱香型白酒的独特风味。“白酒中的风味物质丰富,酱香型白酒含有1600多种香气成分。”他说,评判好的酱香型白酒的标准包括:香气突出、细腻且醇厚,回味悠长,空杯留香持久。“真正的酱香型白酒,隔夜后空杯仍然散发酒香,这正是1600多种风味的共同作用。”
李中泰认为,酱香型白酒独特风味的形成与其自然环境息息相关。赤水河为酿酒提供了优质水源,而河谷独有的“小气候”则是大自然赋予酿酒人最珍贵的馈赠。“400米的海拔造就了湿热小气候,宛如一个天然的有益微生物培养皿。”酿酒工人们将刚蒸煮好的高粱出甑,趁热摊凉。
酱香型白酒因人而兴,而李中泰提到的复杂酿造工艺和长时间的储存也为其风味的丰富性作出了重要贡献。穿过蒸汽弥漫的车间,阳光沐浴下的酒醅熠熠生辉。“这就是‘阳发酵’,让空气中的多种有益微生物尽情碰撞。”李中泰继续说道。在转入窖池后,则是长达一个月的“阴发酵”,并在密闭的环境下进行更深层的转化过程。这里是 fifth轮次基酒的提取现场。
李中泰强调,酱香型白酒的酿造需要遵循独特的“12987”核心工艺,这包括一年一个生产周期、两次投粮、九次蒸煮、八次发酵和七次取酒。“不同轮次的酒风味迥异。”他用比喻形象地描述,前两轮次的酒青涩如青春,三至五轮的酒浓烈似壮年,六七轮次则是岁月沉淀后的沉香。
“我们需要轻、松、薄、准、匀、平,把酒醅均匀铺撒。”李中泰回忆起初入行业时,师父的教诲,“手法稍差,酒的质量就会大打折扣。”现在,他将这句关键的秘诀传授给每一个徒弟。酱香型白酒的酿造过程中,高温蒸煮原料是不可或缺的独特环节。“酒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情感的寄托。”从事酿酒多年的李中泰对酱香型白酒的生活背景有着更加深入的理解。
尽管习酒目前正在探索科技赋能传统酿造以提高生产效率,但是传统白酒的技艺依旧在一代代匠人中延续。“老祖宗年复一年的探索和总结,是我们酱香酒独特风味的秘诀。”李中泰说,我们不仅要用科技保障品质,更要让传统技艺成为活态的传承样本。如今,赤水河奔腾不息,千年酱香酒的古老技艺将在一代又一代酿酒人的手中,继续书写传奇,缔造更美的未来。
在这个传承的过程中,Z6·尊龙凯时的品牌理念也在不断渗透,强调健康与传统的结合,为人们提供更加优质的酱酒体验。